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3:27    次浏览
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 现代紫砂工艺大师丨顾绍培顾绍培,1945年出生于陶业世家,师承陈富渊老艺人,后又得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悉心提携,40余年创作60余件力作,其中不乏国宝级精品。顾绍培大师视为得意之作的有:“特大百寿瓶”(现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)、 “枕式凤耳紫砂瓶”(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)、“景舟雪华壶”(现收藏于北京福源茗茶世贸天阶店)。 顾绍培制润泉壶“我只想做个平民大师”“这个称号得来确实不容易,算是我们工艺美术工作者最高的荣誉了,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肯定,其他的没有什么,我只想做一个平民大师。” 62岁的顾大师把玩着他的“景舟雪华壶”说道。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至今只授予了全国的365位民间艺人,他们中间有以象牙雕刻而闻名,并被写入毛泽东选集的杨士惠,也有“景泰蓝第一人”张同禄。在紫砂领域,得到该称号的11位艺人无一例外都来自于江苏宜兴。 顾绍培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宜兴的土质收缩率小,是做紫砂制品的上等材料。顾老的二女儿,同是从事紫砂工艺研究的顾涛介绍:“同样的手艺做出来的壶,泡出来的茶,一喝,就知道是不是宜兴的土烧的。”而这些大师们的作品,多数成为了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场所的生辉之作,还有一些作为国家元首间互赠的礼物,飘洋过海入了异国的厅堂。有关紫砂的故事也随之在世界各地流传。 顾绍培 高风亮节壶台湾来的“高风亮节随着顾绍培的声名渐起,一些奇怪的事情也随之而来。 “有一次,一个台湾商人到我家来,让帮忙鉴定一个壶。据说是出自我手的‘高风亮节’,”顾绍培讲起了有趣的往事,但那个壶还没有从包装里完全露出来,顾绍培就摇头了,“你不用拿了,这个是假的。”那个商人很惊讶地问,“为什么啊?”顾绍培说, “这我不能告诉你,如果我说了,你们再拿回去改一改,那还了得。”那个商人很沮丧地拿着假壶走了。但是,自此以后,市面上的赝品更多了,隔三差五就会有人登门要求鉴定,而大多数人都是失望而返。 实际上,顾绍培的那把“高风亮节”紫砂壶,早在1987年于香港展出时就被当地一位紫砂壶艺爱好者以 10万港元收藏,而后一转手,又以30万元人民币卖到台湾,再之后,在一次估价中,身价又窜升至100万人民币。至于这把壶现在的下落,还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。而有一点是清楚的:台湾市场上,顾绍培大师的作品实在是少之又少。尽管如此,仿制者们依然乐此不疲,而买者也为数不少。市场上对于顾绍培作品的追逐开始成为紫砂陶艺界的一种流行,从名流显要到私人收藏家,顾绍培的作品都被摆放在收藏的显要位置。而这些收藏者中,不乏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这样的政界要人。 “我从会走路的时候起,就看到大人们在做壶,外祖母、母亲家世代是做紫砂陶艺的,我从小就喜欢,” 顾老操着一口浓重的宜兴话说。从小耳濡目染,条件得天独厚,顾老从13岁开始就进入宜兴陶瓷中学学习,用他的话说,就开始“半工半读”了。 顾绍培作品天龙顶珠数学天分助力紫砂艺术除了紫砂,13岁的顾绍培最喜欢的课是数学。与紫砂那种温软而雅致的气质相对,数学往往是理性和枯燥的。而那个时候的顾绍培,数学成绩却相当的好,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算是优秀分子里”的一个。再加上他比较听话,很讨老师的喜欢。谁会想到,日后,他的数学天分竟帮助顾绍培确立了自己紫砂作品独特的气质。一个作品是不是“好看”,关键在于比例,在于尺寸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模仿顾绍培的作品却徒劳无功的原因。尺寸上结构上细微的差别,行内人一眼就能看出来,而这个东西,用尺子量,却永远也量不准,因为在烧制过程中,大小会发生变化。“尺寸就是秘方”,这是紫砂陶艺人中的一个公开的秘密。 得到了当时名望极高的顾景舟老师的一张“秘方”。能得到顾景舟的指导,对于顾绍培来说,已经是“能受用一辈子”的了。当时,顾绍培并不是顾景舟的入室弟子,而仅仅是作为学生,日常得到一些“指导”罢了,那怎么会得到这样一张“秘方”呢?顾景舟,紫砂陶艺界第一个获得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的艺人,年方二十就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,后来他所享有的声誉甚至可媲美明代的“紫砂正宗”祖师爷时大彬。 顾景舟擅长的是方器(方形作品),在其众多作品中,有一件得意之作——雪华壶。1990年,宜兴依照惯例,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“第二届陶艺节”,而顾景舟的作品将在专区展出。离陶艺节开幕还有一个月,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。一夜之间,顾景舟专区的展架上空空如也,所有展品不翼而飞!“公安”们急了,开始日夜兼程地追击 “盗贼”;而顾景舟这边更是火烧了眉毛。陶艺节开幕的日子一天天逼近,展品竟还不知下落!最后,领导拍板:所有展品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复制出来!复制得要跟真的一个样!如果这些复制品全部由顾景舟本人重做,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唯一的办法就是,挑选弟子学生中的佼佼者,多路开工。于是,深得顾景舟信赖的顾绍培得到了即使是入室弟子也很难得到的一个“秘方”——雪华壶的全部尺寸。而顾绍培最终完成的这只壶,日后成了原作最逼真的姊妹壶。 有一次一位山东的朋友到顾绍培家做客,无意中看到“龙跳天门”壶,就放在手里把玩,之后就怎么也放不下了,非要出数十万高价买下来。顾绍培自然是舍不得。那位朋友索性不走了,在顾家住了三天,非要看看这壶是怎么做出来的,还要亲手试作一番,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。“拿走了,您可以再照着原来的样子做一个嘛,” 有人不理解。“那不行,做壶得有那份心境。天气热了、冷了,都没有了感觉。不想做就是不想做,”顾老又重复一遍,“不想做就是不想做。”完全的性情中人,没有了半点兵器和数学的冷思维。 曾经的岁月很艰难从拜师学艺到后来的进厂工作,顾绍培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。特别是结婚后,夫人接连为顾家添了三个乖巧的女儿,一方面喜上眉梢,一方面却也发愁:除了顾绍培,家里的四口人全部是农村户口,没有商品粮,也没有固定的收入。但是,在顾绍培眼里,夫人是一个很会“过日子”的女人,即使收入可怜,家里的生活却被安排得井井有条。一个女人既要入厨房,又要上厅堂,还得在外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,着实辛苦。所以日后顾绍培出版的作品集册扉页上,他是这么写的:我的成功有夫人的一半。